鉅大LARGE | 點擊量:608次 | 2022年09月30日
柔性鈣鈦礦單晶薄片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硅基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guī)ьI的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合作,在鈣鈦礦單晶薄片材料的生長和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1995)上。
鈣鈦礦材料由于具有極長的載流子傳輸距離、極低的缺陷態(tài)密度、較高的光吸收系數(shù)等特點,是優(yōu)異的光伏、光電、激光和發(fā)光材料。目前,經(jīng)過NREL認證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1%,已接近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同時,基于鈣鈦礦材料的各種光電器件在光電領域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微晶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很多晶粒、晶界、孔隙和表面缺陷,是進一步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及其它光電器件性能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前期工作中,DNL1606組首次利用升溫析晶法成功制備出尺寸超過兩個英寸的甲胺基鈣鈦礦單晶晶體CH3NH3PbX3(X=Cl、Br、I)(Liuetal,Adv.Mater.2015,DOI:10.1002/adma.201502597)和大尺寸甲瞇基鈣鈦礦單晶體及光電器件CH(NH2)2PbI3(Liuetal,Adv.OpticalMater.2016,DOI:10.1002/adom.201600327),這些大尺寸鈣鈦礦單晶體在研發(fā)高性能光電器件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越性。
根據(jù)半導體行業(yè)對于鈣鈦礦單晶片的市場需求,該研究團隊首次利用流動溶液微反應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厚度和形狀可控的鈣鈦礦CH3NH3PbI3單晶薄片的制備。與微晶鈣鈦礦光電器件相比,用鈣鈦礦單晶薄片組裝的集成電路型光探測器具有更好的光響應和更高量子效率,且光譜響應范圍更加寬廣。同時,該集成電路型光探測器在工作穩(wěn)定性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中央高?;?、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111計劃”以及項目的資助。
上一篇:寶馬投產i4電動汽車
下一篇:怎么消除采用鋰電池儲能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