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03次 | 2020年02月14日
充電習慣影響大 威馬/小鵬電池容量測試
此次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測試邀請到了兩個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兩款車型參與測試,分別是威馬EX5和小鵬汽車G3(以下簡稱為小鵬G3)。不過,此次測試中,我們除了通過對監(jiān)測數據的分析,測算出動力電池可用容量的變化,同時對車主們的充電習慣進行了調查。而結果令我們發(fā)現,充電習慣對于動力電池可用容量的影響還是不小的。
新能源在用車電池可用電量測試是汽車之家開展的一項長期測試活動,旨在通過專業(yè)的測試設備及方法,幫助用戶更加深入的了解車輛的狀態(tài)。我們將對動力電池可用容量進行測量,反應出動力電池容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對續(xù)航里程可能存在的影響。為用戶在日常用車、出行、充電等方面,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
●測試方法及本次測試概況
在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測試中,使用了專業(yè)的動力電池容量測試設備,測試時將該設備連接于充電樁與被測車輛之間,通過監(jiān)測到的充電電壓、電流和充入電量等動態(tài)數據,以及動力電池SOC的變化率,計算出車輛測試時動力電池的可用容量,并與車企標稱的容量進行比對,從而得出動力電池當時的可用容量變化率。
測試方法分為區(qū)間測試和深度測試兩種方式,區(qū)間測試是將動力電池電量至少消耗至80%一下(消耗越多,測試效果越理想),然后使用測試設備在快充模式下為車輛充電10分鐘左右,通過監(jiān)測到的數據計算出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深度測試則是現將動力電池電量耗盡,再使用快充模式將電量充滿,也就是進行一次滿充過程,同樣通過監(jiān)測到的數據計算出動力電池可用容量。以上兩種測試方法,后者相對于前者雖然測試結果會更加精準,不過耗電加充電的時間較長,但為了測試結果更加嚴謹,我們還是盡量會采用深度測試法為主,區(qū)間測試法為輔進行數據采集。
●參與車型
參加本期測試的均為純電動緊湊型SUV,涉及兩個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兩款車型,即威馬EX5和小鵬汽車G3。測試中,我們共對14位真實用戶的私家車采集了相關數據,其中9輛為威馬EX5車型,另外5輛為小鵬G3。以上參與測試的車型,在購車時間上均在一年左右,但行駛的總里程數存在較大差距,在下面的文章中會為大家詳細列出各輛測試車所行駛的具體數值。
9輛威馬EX5均是NEDC續(xù)航里程為400km的車型,該款車型官方標稱的動力電池容量為52.56kWh。這9輛車行駛的總里程數差異較大,從將近7000km到超過41000km不等。
5輛小鵬G3均為2018款車型,其中2輛是NECD續(xù)航里程為351km的車型,官方標稱的動力電池容量為47.1kWh;3輛是NEDC續(xù)航里程為365km的車型,官方標稱的動力電池容量為47.6kWh。5輛測試車的行駛里程也有著不小的差距,從剛剛超過7000km到超過26000km不等。
●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顯示,9輛威馬EX5車型的動力電池可用容量平均減少4.68%,5輛小鵬G3車型平均減少6.26%。雖然從平均數值上看,威馬EX5的數據較好,但其測得的可用容量減少量在1.9%-10.8%;而小鵬G3測得的可用容量減少量在2.5%-10%。所有被測車輛的動力電池可用容量變化,均在正常范圍之內。
其中對比6號和7號測試車,兩車的用車情況相近,都是一年以內的使用時間,不過兩輛車的充電截止SOC有所差異,對動力電池可用容量帶來5.06%的容量變化??梢婇L期滿充對動力電池可用容量帶來很大的影響。
雖然威馬EX5并不具備主動限充功能,但6號車的車主通過充電樁App設置充電時長,實現每次充電電量控制在SOC95%左右,很好的保護了動力電池的性能。雖然這位車主駕駛習慣喜歡運動模式,并伴隨急踩加速的行為,但好的充電習慣依然幫助他較好的延長了動力電池的壽命。
由于小鵬G3具有與可設置充電截止SOC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在充電過程中分為經濟模式(可用90%電量)和長途模式(可用100%電量)兩種模式,所以小鵬G3的車主可以更好的保護動力電池不經常處于滿充狀態(tài)。但通過測試調查發(fā)現,過半車主仍會選擇充電充到100%,主要是缺乏相關的科學用車知識,習慣性認為充滿最好。如此長期使用,就會對動力電池可用容量造成影響。
●車主分享
與上期測試一樣,本次測試過程中,我們也與幾位車主進行了交流。下面我們就來從他們的實際使用中,側面了解在不同的駕駛和充電習慣下,對動力電池容量的變化是否有一定影響。
使用場景:主要是在城市行駛,用于上下班通勤和接送孩子,每天的行駛里程在40-50km,一周用車大概在300km左右。大概一周到兩周充一回電,慢充的比例大概是在70%,快充的比例大概是在30%左右
電池電量變化的感受:剛買車的時候顯示能跑400km,現在實際可能只能跑200km多一點,電池容量的衰減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在充電的時候可以感受的到,以前充電可以充進50-60kWh的電,但現在基本上只能充進40kWh左右。
使用場景:日常主要用于通勤,周末用于購物或短途出游,一周的用車里程大概在300km。只要是目的地周邊有充電樁,或者是時間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就會去充電,使用快充的占比會多一些。
電池電量變化的感受:因為經常補電,所以之前至少在表現續(xù)航里程方面沒有感覺到有容量衰減。最近剛做了一次系統(tǒng)升級,不知道會不會在電池容量方面有影響,至少在剩余續(xù)航的算法上,跟之前不太一樣了。
使用場景:也是主要用于日常通勤,周末也會偶爾去近郊出游,最遠一次是去延慶山里游玩,往返在260km左右。因為家里有充電樁,所以充電條件比較便利,基本上都是用慢充進行補電。
電池電量變化的感受:因為用慢充比較多,所以在續(xù)航方面沒有太多的衰減,但是消耗的剩余續(xù)航和實際行駛的續(xù)航里程還是會有一些差距。
使用場景:基本上工作日都會開,每天在30km左右,周末有時候也會開車出去。充電方面大概4-6天就會去充一次電,用慢充的時候占9成;如果使用快充充電,不會把電池電量完全充滿,一般充到80%或者90%就停止充電了。
電池電量變化的感受:在續(xù)航里程上多少會有一些打折,不過我的駕駛方式比較普通,沒有刻意省電,再加上天氣轉冷之后,開暖風加上使用運動模式,實際續(xù)航比標稱的數值大概有20%的差距。
通過此次測試我們,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所有參與測試車輛的購買時間都在一年左右,但是動力電池可用容量的差異還是多少都會有些減少的。而使用快充越多的車輛,相應的在可用容量的變化率上也就會越大。此外,避免長期將動力電池完全充滿也是一個減緩動力電池可用容量減小的好方法,淺充淺放還是會有利于動力電池延長其實用壽命的。(文/圖汽車之家許博)